close

L.S.D.在早期的運動科學裡稱作 Long Slow Distance,意思是長距離慢跑訓練 (下稱:長慢訓)。經過數十年的進化,現代的運動科學稱為 Long Steady Distance,意思是長距離均速訓練 (下稱:長均訓)。只是一字之差,可是訓練的概念差異極大。

 

長課的目的是伸延距離推進的能力,當中包括很多不同項目。如何能有效伸延距離? 這些訓練的目的跟效果是不是畫上等號? 要如何進行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認知進行訓練?

 

不久前看到有些文章在討論L.S.D.,內容也是跟早期的模式相近:把步速放慢、看情況加減速、把心率控制在訂定區域、以距離訂定目標...等。可惜的是,這個方式已經被確認為低效益訓練型態,直白點的說法是浪費時間又沒效果。

master long runs460  


【 慢 vs 均 】

 

<長慢訓>的是關鍵。首先,這個慢到底是多慢? 一般常見的資訊說,大概是比全馬的速度慢一點 或 跑起來的時候可以輕鬆地唱歌聊天,甚至有些專門計算步速的網站,可以告訴我們要用甚麼速度進行。

 

接著,過去全馬的完賽速度均速是6分速沒錯,可是步速從來沒有穩定地進行過,速度一直上上下下,那到底怎麼設定?

 

之後最大的問題是,盡管拿到了這個所謂的 L.S.D. 配速數值,可是根本跑不出這個時間,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操作不來。

 

<長均訓>的關鍵是。這裡的均速不談快慢,重要的是能夠以穩定狀態持續推進。要知道,是以穩定而不是速度為目的,是持續推進而不是斷續推進

 

均 (Steady),就是持續、穩定的意思。 

 


【 距離 vs 時間 】

 

當我們是以<長慢訓>的概念來操作的話,訂定長課的指標一定是以距離為基礎。當我們以<長均訓>的概念來操作的話,我們也必然以時間作為基礎。

 

試想,假設以<長慢訓>概念訂38公里長課,加上L.S.D.步速是7分速,這個課的內容大約是 4小時30分跑38公里。

 

再試想,以<長均訓>概念訂長課,內容4小時30的長課,步速設定同樣是7分速,完成距離也是38公里。

 

有看到差別在哪裡嗎?

 

<長慢訓>的概念是追著距離在跑過程是被忽略的

 

<長均訓>的概念是專注過程在跑路程是被忽略的

 

我們重新整理一下,L.S.D.的目的是訓練如何有效地伸延推進的距離,當我們失去持續穩定地推進的耐力,設定再遠的長課,也只能以跑走方式(Walk n Run)的模式進行。

 

有效的長課訓練,應該以建立持續推進的能(耐)力為目的,而不是為了完成這個距離為目的。

 


【 心率迷思 】

 

對於相信運算與科學的跑者來說,心率相信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L.S.D.的標準心率區是在3區,一直讓它留在這個區域就是進行L.S.D.的最理想狀態(是嗎!?)。請相信,心率在<長均訓>裡是沒有意義的!

 

如上所說,我們的目的在於以穩定狀態持續推進心率在這個狀態下是會越來越低的,如果我們為了維持心率,反而會打亂了穩定推進,所以強烈建議不要專注於心率,而是專注於推進穩定性。

 


【 耐乳酸的必要性 】

 

有很多跑者討論長課時的耐乳酸問題,會把它拿來跟肌耐力連上關係。其實,如果在長課時出現乳酸令肌肉僵硬,這是離開了持續穩定推進的狀態,應該要放鬆點,重新找回理想狀態。長課令肌肉撕裂情況是普遍的,它的痛跟乳酸不同,多注意身體狀況,不難分出差異。

長課本身不是為了訓練耐乳酸而進行,也不該出現乳酸情況。

 


【 總結 】

 

長課訓練的基礎不在於距離,而是持續性。當我們把距離成為目的而完全忽略推進的持續性及穩定性時,其實這段訓練效果是很有限的。回頭看看過去訓練的紀錄及效果,思考一下問題所在,或許,只要概念修訂一下,就算是同樣的訓練內容,也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以上如有不足或需要補充的地方,歡迎各方跑友指教,當然也歡迎交流提問,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aferBear Ult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